全國免費咨詢熱線:
15018755050 劉老師18598069735 方老師
業務咨詢:劉老師
手機:15018755050
技術咨詢:方老師
手機:18598069735
郵件:409448709@qq.com
1896年,瑞典科學家斯萬Ahrrenius正告說,二氧化碳排放量可能會導致全球變暖。 然而,直到20世紀70年代,隨著科學家們逐漸深入了解地球大氣體系才引起了大眾的廣泛重視。
1992年,《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》由聯合國組織簽訂,目的便是強制發達國家碳排放要有限制,不能隨便排了;發展中國家因為還要發展經濟,所以暫時不約束。
然后便是各自的不平衡,吵吵鬧鬧的一直到1997年,作為公約的補充,在日本京發布了《京都議定書》,給二氧化碳這個滿世界都有的東西賦予了價值,碳交易就此產生。
這個方法最大的變化是巧妙地用市場手段來節能減排,到達控制碳排放量,國家、地區、企業你想排放能夠,花錢買排放權就行,順便你如果節能減排做得好還能掙錢。
后來美國、日本、新西蘭、德國、歐盟分別都啟動了碳排放交易機制,只有歐盟做的最成功最有效,現在中國碳排放交易市場也要啟動了。
現在簡述一下碳排放交易,就一個地區來說,參與者大致分為:政府、重點排放企業(控排企業)、咨詢公司、中間商、第三方核證機構(DOE)。
政府先制定標準(方法學),讓所有企業盤查能耗統一標準;
對到達排放必定數值(1萬噸)的能耗企業歷史數據進行盤查,一般都是咨詢公司幫著做;
怕你核算不準確,所以安排第三方核查機構專業人員對碳盤查陳述進行審定;
然后政府根據企業歷史數據給你分配必定的配額,便是只能允許你排放這么多,多了,就得去市場買排放權(配額或者CER),否則就罰款。
各自企業從政府劃撥的配額是能夠買賣的,各取所需。
CER叫核證件排量,中國的是CCER,叫核證自愿減排量,為了差異清潔發展機制的CER,主要來自清潔能源項目,例如一個光伏項目,自身不產生排放,發了點發送到國家電網,替代了化石能源發電。
咨詢公司根據主管部門發布的方法學,計算出必定時間內產生的減排量,經過核證機構核證后到主管部門存案后就能放網上賣錢了,他能夠當配額使,抵消必定的減排量。
上面企業到了履約期時分,排放的量超過政府發放的配額量,就得去碳交易市場買CCER或者配額,進行清繳。
當然,配額和CCER作為金融產品,是能夠買賣的,控排企業、中間商、咨詢公司都能夠彼此買賣,掙取差價。
只要履約的時分保證控排企業賬戶里有足夠的量就行。
本年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啟動,中碳所落戶上海,中碳登落戶武漢,第一批2225家電力企業納入管控范圍。
對于重點排放單位需要接觸的三大體系:溫室氣體排放信息管理體系、注冊登記體系、碳排放權交易體系,前提是得現在交易所開設會員賬戶,才能使用三大支撐體系。
溫室氣體排放信息管理體系是量化陳述企業自身溫室氣體排放的,錄入數據或者文件導入后,第三方核查機構先核查,并出具核查陳述。
注冊登記體系接收政府發放的配額,可是想要交易需要先將權益轉移到交易賬戶(二級市場),使用這個體系,控排企業能夠記錄配額、轉移、清繳、注銷。
碳排放權交易體系是企業進行碳資產交易的平臺,各試點的方針不同,例如深圳,主要分為定價點選和大宗交易,實行的漲跌幅限制,分別是10%和30%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