碳中和對職業的影響
榜首,從消費端的減碳來看,推動節能環保、綠色消費、低碳經濟將是重點。
1)環保職業直接受益于節能環保政策的推進,另外像可降解塑料、綠色建筑(裝配式建筑)等領域都或許迎來政策的加碼。
2)新能源汽車消費也是現在消費端推進減碳的重要一環,到2025年,我國新能源汽車新車出售量要達到汽車新車出售總量的20%左右(現在是5%左右)。
3)從工業消費端來看,有色化工鋼鐵建材部分職業都歸于高碳排放職業,在推動碳中和的布景下,這些職業將迎來新一輪供給側改革。
第二,從發電端的減碳來看,光伏、風電、水電等清潔能源使用比例會在政策的扶持下持續提升。
要減少碳排放、添加非化能源消費占比,最直接的就是強化電力出產端的減碳,包含鼓勵光伏、風電、水電、核電、氫能等清潔能源的發展,我國光伏、風電、水電裝機量均以占到全球總裝機量的三分之一左右,均是全球榜首。
同時,從電力傳輸端來看,由于我國能源供需上的地域錯配,東南部消費多、出產少,而西北部消費少、出產多,所以需要通過特高壓來輸送新能源電力,儲能、智能電網職業也將迎來增量市場。
第三,配套措施:包含碳捕捉、碳買賣所等方向。
2020年11月,《全國碳排放權買賣管理辦法(試行)》和《全國碳排放權登記買賣結算管理辦法(試行)》開始公開征求意見,作為碳中和戰略的配套措施——國內碳金融市場已經逐步建立起來。
重點聊聊之前未被市場關注的環保分支
榜首,從宏觀布景來看,兩會召開在即,碳中和重點分支——環保或許受到政策的推動。
碳中和布景下環保的需求提升,REIFs等專項資金也在加速入駐。今年1月30日滬深買賣所正式發布了基礎設施公募REITs配套業務規則。我國公募REITs產品潛在規模在5-14萬億元。公募REITS對于環保職業的財物運營改善有很大的幫助,非常契合環保重財物但投資回報良好的運營形式。
另外,從規律來看,近幾年兩會后環保板塊大概率有超額收益,尤其是2016年兩會前后(2016年是十三五局面之年),環保指數的超額受益非常明顯,后一周、兩周、三周、一個月分別為4.72%、5.26%、7.87%、10.43%。而2021年是“十四五”的局面之年,類似于2016年之于“十三五”。
第二,從成績來看,環保板塊大部分公司凈利潤增速在30%以上,并且一直制約板塊估值的現金流因素,這兩年已經有所改善。從細分賽道上來看,固廢管理中的廢物燃燒和環衛更具想象力。
環保的賽道主要分為水務運營、水處理、固廢管理、大氣管理、檢測檢驗和節能環保六大類。
從成績復盤的視點我們發現,在曩昔的時間段里,固廢管理相關企業具有更好的自我盈利能力,而固廢管理中,廢物燃燒和環衛又是更具成長性的賽道。
1)廢物燃燒:受益于廢物燃燒量和單噸發電量的提升,職業的成長性正在穩步上升。
2018年我國人均廢物發生量1.02Kg/日,而同期的美國、加拿大、澳大利亞等地區的人均廢物發生量均超過 2kg/日。
展望未來,隨著城鎮化進一步推進,人均廢物發生量有望進一步提升,疊加人口增速共同帶動生活廢物發生量繼續增加,對廢物處置需求構成有力支撐。中長期來看,到2025年生活廢物燃燒無害化處理能力將由2018年41萬噸/日提升100萬噸/日。而從部分省份的規劃來看,2020年存量產能與2030年規劃產能,仍有接近兩倍的提升空間,預示未來5-10年廢物燃燒產能建設需求較旺盛。
2)環衛:新能源環衛裝備滲透率將提升。
環衛市場從以往的PPP形式逐步轉向以“城市服務”為導向,職業天花板進一步打開,2020年新增環衛市場化年服務金額670億余元,同比上漲27.1%,環衛服務訂單再疫情之下仍以高增加收官,市場化推動下職業訂單持續釋放,職業增加動力微弱。
在碳中和的大布景下,環衛賽道中新能源環衛裝備具有更高的成長性,且現在環衛新能源非短周期爆發已具備技術性與經濟性:在當前新能源車滲透率不斷提高的布景下,新能源環衛車的市場空間不斷提高,現在全生命周期已平價油車,隨成本下降25年經濟性優勢較公交車接近。預計19-25年滲透率從3.42%提升至15%,市場空間年化增速32%,25-30年滲透率加速升至80%,年化增速48%。